各类基地名单
时间:2023-12-28 来源:作者:
各类基地名单(截至2024年7月) | ||||
序号 | 批准部门 | 名称 | 负责人 | 承担单位 |
1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廖可斌 | 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
2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丰子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3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陈保亚 |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4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丁小浩 | 教育经济研究所 |
5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韩水法 | 外国哲学研究所 |
6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张弛 | 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
7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邱泽奇 | 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
8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陈明 | 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
9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王浦劬 | 国家治理研究院 |
10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罗新 |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11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朱良志 | 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
12 | 教育部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姚洋 |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13 |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规划办 | 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张辉 | 经济学院、中国都市经济研究中心 |
14 |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规划办 | 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程美东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 |
15 | 教育部国际司 | 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王勇 | 国家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 |
16 | 教育部国际司 | 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刘树森 | 外国语学院、大洋洲研究中心 |
17 | 教育部国际司 | 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刘海方 | 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中心 |
18 | 教育部国际司 | 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萨尔吉 | 外国语学院、南亚研究中心 |
19 | 教育部国际司 | 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 | 蒋凯 | 教育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20 | 教育部国际司 | 中外人文交流基地 | 贾庆国 | 国际关系学院、中外人文交流基地 |
21 | 国家文物局 | 考古年代学重点研究基地 | 吴小红 | 考古文博学院 |
22 |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 | 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 叶静漪 | 历史系、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 |
23 |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 陈功 | 人口所 |
24 | 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孙庆伟 |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
25 | 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汉办) | 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 袁行霈 | 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
26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文体育) | 张锐 | 体育教研部 |
27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张锐 | 体育教研部 |
28 | 文化和旅游部 | 两岸文化研究基地 | 李义虎 | 国际关系学院、台湾研究院 |
29 |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 李国新 | 信息管理系、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
30 |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 林一 | 艺术学院 |
31 |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 叶朗、向勇 | 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 |
32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 彭锋 | 艺术学院 |
33 | 教育部、国家语委 |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姜国华 | 中文系 |
34 | 国家税务总局 | 税收法治建设研究基地 | 张守文 | 法学院、法治与发展研究院 |
35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检察研究基地 | 车浩 | 法学院、犯罪问题研究中心 |
36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 | 易继明 | 法学院、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37 |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 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湛中乐 | 法学院、教育法研究中心 |
38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研究基地 | 孙熙国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9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中国数字经济监管研究基地 | 薛军 | 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