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工作会议

     2015年1月16日,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开幕。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分为大会和分组讨 论两个部分。在大会的第一部分,院系及研究机构代表分享发展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等;第二部分由财务部、人事部、研究生院、社科部等职 能部门作专项工作汇报。本次会议总结了2014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各项工作,并围绕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国际化、大数据 应用、智库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了探讨。会议还表彰了在2013年和2014年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92位教师与研究机构负责人。

      校党委书记朱善璐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坚持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结合时代主题谋求发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成为北大未来50年发展的重要特色。校长王恩哥对会议的第一部分作了总结讲话。

      常务副校长刘伟,社会科学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厉以宁,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袁行霈,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叶朗,人文社科 各院系、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科研骨干、科研秘书,近三年新入职教师等2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刘伟和社科部部长王博分别主持了会议。

会议现场

      刘伟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大学学科覆盖面广,整体优势明显。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汇聚和造就了一批批在 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大师学者,孕育和产出了一项项引领学术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吸引和培养了一代代兼具扎实基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尽管北京大 学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应该看到,国内兄弟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在快速成长和迅猛发展。同时,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北京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必须走向国际舞台,直接参与国际同行竞争。未来北大人文社科的发展应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应用研究,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应 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还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正确处理院系发展与整体学科布局的关系。

      王恩哥对会议的第一部分作了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人文社会科学各单位在过去的一年里所作出的成绩,并对获得表彰的教师表示祝贺。他强调,长期以来,北大 人文社科领域产生了许多重大成果,涌现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名家大师,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人文社科的投入,通过统筹安排,在学 科建设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人文社会科学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展望新的一年,王校长对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期望, 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扎实有效地推动人文社科的健康发展。

王恩哥对会议的第一部分作了总结讲话

      朱善璐在大会部分的总结讲话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北京大学的优势领域之一,也是北大学科体系的重要部分,需要全校下大力气思考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问题。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对于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精神的培育非常有价值。各单位应积极思考如何把人文社会科学与北大的文化与传统结合起 来,与立德树人的要求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出发点,推进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朱善璐提出要求,要坚持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结合时 代主题谋求发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成为北大未来50年发展的重要特色。

朱善璐作大会总结讲话

 

      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法学院薛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王缉思分别代表各自单位作了主题发言,报告了过去一年来本单位取得的科研与教学成果,总结了发展经验,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总会计师闫敏、社会科学部部长王博、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分别就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人文社科研究与发展工作和学科的自我评估作了报告。

     在分组讨论中,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学科的参照系、学科的自我评估、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院系图书馆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